上海港绿醇加注量领跑全球,能否复制石油时代新加坡港的辉煌?
根据香橙会氢能数据库统计,目前上海港累计绿色甲醇(以下简称“绿醇”)加注量2.55万吨(另有统计口径,上半年洋山港边检站累计受理的甲醇加注突破3.2万吨)。
这个数据大概占同期全球绿醇港口加注量的1/3还多。这像在太平洋上扔下一枚深水炸弹:船东重新排班期、能源商调拨库存、资本圈重算IRR。原因很简单,“谁掌握绿醇加注,谁就握住了下一代航运的油门“。
一
2025国内快进键:从“首船”到“日常”只花90天
1. 国内绿醇加注里程碑时间轴
2. 为什么能这么快?· 产能:内蒙古、吉林两地25万吨首批绿醇项目已投产,100万吨远期规划锁定上海港消纳;· 储运:洋山申港28万m³储罐完成“两仓合一”改造,罐容翻倍、通关一次搞定;· 机制:海关、海事、边检、引航“四位一体”绿色通道,夜航夜加成为常态。· 规划:上海市政府“双百”目标:LNG加注100万m³+绿醇/生物燃料100万吨。一句话:上海港正在把绿醇从“示范”变“标配”。
二
全球港口“尖子生”速写:谁与上海港同场竞技?
上海港在“量”上已领先半个身位,但在鹿特丹、新加坡的“标准制定+金融衍生品”面前,仍需加速补全软实力。
1. 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是欧洲甲醇加注中心,在甲醇加注领域发展迅速,2025年第一季度的生物甲醇加注量为5490吨,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
港口当局计划投资2亿欧元扩建甲醇储罐,预计2026年形成50万吨/年加注能力,同时积极提升加注效率,以满足未来航运业对绿色甲醇燃料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2. 新加坡港
随着甲醇燃料船数量的不断增长,为稳固全球最大的燃料加注港地位以及保障加注作业的安全处理,新加坡港推出了一项新标准《关于甲醇加注的新技术参考》TR 129,同时计划为甲醇加注颁发有效期为五年的许可证。
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MPA)的首席执行官洪伟强表示:“我们已经收到了13家公司的甲醇加注许可证申请,这反映了该行业对甲醇作为一种可行的海洋燃料的日益增长的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发放第一批甲醇船用燃料供应商许可证。获得许可的供应商在2025-08-04至2025-08-04期间在新加坡港供应甲醇作为船用燃料。”
另外新加坡港实行绿醇加注激励措施:
· 绿色港口计划:使用绿色甲醇的远洋船舶可获30% 港口费减免;
· 绿色船舶计划:对采用甲醇双燃料的新加坡籍船舶给予20–100% 注册费与吨位费减免。
3. 香港港
为配合和鼓励航运业的绿色转型,香港政府于去年11月颁布了《绿色海运燃料加注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及五项以环保为本的策略和10项行动,以支持香港绿色海运燃料加注和贸易的发展。
其中10项行动之一是设立绿色海运燃油加注奖励计划,以鼓励公司在香港发展绿色海运燃油加注业务。
在计划推出前已完成相关评估和/或加油作业的先驱公司也有资格获得该计划下的奖励。每类认可绿色海运燃料的最高奖励金额为港币200万元,奖励金额将按先到先得方式发放。
4. 美国港口
截至目前,美国共有 3 个港口已实际开展船用甲醇加注作业,包括休斯顿港、萨凡纳港以及盖斯马港,且均为“生产型港口”——即靠近甲醇工厂、以原料转运和区域加注为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现有 3 港均靠近大型甲醇工厂,主要服务于原料输出及区域支线船舶,而非国际干线集装箱船。作业船队以 Proman-Stena Bulk、Waterfront Shipping(梅赛尼斯子公司) 的甲醇双燃料油轮/化学品船为主。
三
LR报告敲响警钟:2050净零窗口只剩25年
近年来,虽然许多主要港口在推进脱碳努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大多数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根据英国劳氏(LR)和英国劳氏基金会合作研究形成的《2025年全球港口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港口行业绿色化转型与全球净零排放转型轨迹存在严重偏差,需要加大脱碳减排力度,以避免无法达成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报告指出:“港口能源转型不均衡,总体得分为29%,其中全球合作得分为37%,技术采用得分为20%。部分主要港口在推进脱碳计划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大多数港口脱碳计划仍处于起步阶段,能源转型缓慢。按照目前港口的发展轨迹和趋势,航运业2030、2050年的减排目标将延迟实现。”
四
结语
3.2万吨,只是序章。当全球船用燃料年需求(按2050年净零情景)指向5.4亿吨绿色氢基燃料时,谁能把加注成本打下来、把认证体系立起来、把金融工具做活,谁就能复制石油时代新加坡的辉煌。
上海港已经拿到第一张船票,下一张,是“亿吨俱乐部”的邀请函。
对于全球行与业而言,以港口为节点建立“燃料-碳信用-金融”三位一体市场,实现全球TOP20港口100%绿醇加注能力覆盖,是加快航运业能源绿色化转型的基础。
对上游能源商而言,借鉴吉电股份、上港能源等通过“港口股权+长期包销”模式,把码头变成自家前置仓,从而降低绿醇成本,是提升项目IRR的重要举措。
原文标题 : 上海港绿醇加注量领跑全球,能否复制石油时代新加坡港的辉煌?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